518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不负娇宠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452

分卷阅读452

    一想到这些,心里就乱麻一般,也就没心思八卦李寿和唐宓。

等等,李寿?唐氏?!

王氏拿着帕子的手猛地收紧,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,李寿和唐宓都是海内名士李克己的学生。

李寿又身负圣恩,交友广泛,他、他应该认识不少名师吧?

这个想法猛然在王氏脑中发芽,很快就疯长起来。

李寿这般看重唐氏,唐氏又急需在李家站稳脚跟,那她是不是可以——

王氏的眼睛眸光闪烁。

好半晌,她才呼出一口气,让自己镇定下来。

“许mama,你再安排人去跟阿韩聊聊天儿,必须让她知道李家家学碰不得。”

嫁入李家这些年,王氏虽然没有管过家,但她耳聪目明心思玲珑,将李家的许多事都看在了眼里。

再加上她不管家,反倒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清许多事。

李家家学是李家最要紧的一处所在,族中不少学识渊博的人都在学里任教,师资力量不是一般的雄厚。

有些专业的书院都未必比得上。

所以,李家家学在京城颇负盛名,不止李家子弟在里面上学,李家的姻亲故友也会将家中孩子送来读书。

人多了,问题也就多。

其中最严重的问题,便是耗资靡费。

李家先祖重视教育,知道人才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,创立了家学,并立下祖训,倾尽全族之力也要确保家学的正常运行。

当然了,李家家大业大,根本无需倾全族之力。但家学里的待遇确实极好的。

族中子弟,不论嫡支旁支、嫡子庶子,只要一心求学,都可来家学读书。而在家学里,笔墨纸砚、点心茶水、夏冰冬炭,全都是免费的。

而且,学得好的,还有奖励金可拿。

李氏先祖这般规定,原是为了鼓励子弟读书,确保没落的旁支也有崛起的机会。

但几百年过去了,李家子孙繁茂,其中有成才的,也有不成器的。

某些不成器的子孙,日子过得艰难,却不思进取,整日想些歪门邪道,将主意打到了家学上。

家学里的东西,全都不要钱啊。

有的人,早已过了求学的年纪,三四十岁的人了,为了免费的吃食、冰炭,也要赖在家学里。

还有更大胆的,直接勾结家学的管事,以次充好、虚报账目……

家学已经变成了吸血鬼,不断的从李家吸取银钱,俨然成为李家最大的问题。

柳氏刚刚当家的时候,就曾经想过裁减家学的用度,结果被族人告到了老祖宗跟前,在众族老的“哀求”下,老祖宗只得训斥了柳氏。

柳氏丢了个大丑,自此再也不敢提“裁减”二字。

顾氏当家时,被人撺掇“革新”,也险些在家学这个泥坑栽跟头。

如今轮到唐宓管家,王氏担心,会有人不甘心看到她顺利接管李家中馈,而故意透出家学的问题。

然后让唐宓去趟家学这摊浑水。

若是唐宓败了,自然会落个没脸的下场。

若是唐宓侥幸成功了,那对李家而言,不啻于割掉了最大的毒瘤!

第349章我们不一样

说家学是毒瘤有点夸张,但它却是成为了李家当家主母眼中最棘手的问题。

碰不得。

可放任不管,又于心不甘。

毕竟家学所耗费的银钱全都是李家的,这一笔开销,若是节省下来,完全可以置放置地。而不是被一群不知感恩的白眼狼任意挥霍。

王氏作为庶子媳妇,没有资格管家。

可她也是李家的一份子,眼看着李家的银钱就这么被人浪费,说不心疼是假的。

再者,李家家学里被塞进来许多根本不是来读书的人,他们来就是为了家学里的种种免费待遇。

这些人,毫无进取之心,自己是地上的烂泥,也见不得别人好。

整日里打打闹闹,弄得学里乌烟瘴气,更多想读书上进的孩子都不能安心读书。

王氏的儿子便在家学里,幸亏他是嫡支子孙,那些人不敢在他跟前闹腾。

饶是如此,李远章还是受到了影响。

教授李远章的那位李家族亲,也正是了解这些,才会拐弯抹角的劝李远章再拜个名师。

王氏从儿子口中知道了家学的现状,她的心情很矛盾:

一方面,想着唐宓有靠山(也就是李寿啦),若真出手整顿家学,未必不能成功。

另一方面,她又担心唐宓会重蹈柳氏的负责,在家学这个大泥坑里跌个跟头,丢人不说,还有可能被柳氏抓住把柄失去管家权。

毕竟,现在王氏还想抱唐宓(确切来说是李寿)的大腿哩。

犹豫再三,王氏还是下定了决心,吩咐许mama:“一定要告诉阿韩,太夫人曾经整治过家学,结果被族人告了状,最后被老祖宗训斥!”

许mama连连点头,见王氏没有其它的吩咐,便下去安排了。

当天下午,阿韩捧着把瓜子儿,照例找一群小丫鬟闲聊。

瓜子儿磕完了,阿韩也带着满满的八卦回到了桂院。

“家学?”

唐宓斜靠在隐囊上,阿周帮她轻轻揉着肩膀。

“是啊,听说那里很乱,除了李家和李氏宗亲的子弟在学里念书,李家的姻亲,以及故交好友的孩子也都被送了来。”

阿韩叽叽喳喳的说道,“因为学里的东西都是免费的,就算不读书,也能混个肚子饱,有些落魄户,便想方设法的进入家学混日子……”

唐宓的脸色越来越凝重。

这时,李寿一脚走了进来。

阿韩赶忙住了口,恭恭敬敬的向李寿见礼。

李寿摆摆手,一撩衣摆坐在了唐宓身边。

唐宓坐起身子,给李寿倒了碗茶。

“家学果然到了如此糟糕的地步?”

唐宓问的是李寿,这厮消息灵通,她不信他会不知道李氏家学的问题。

李寿轻啜了一口茶,微微点头,“尤其是李家分家后,家学的状况更加糟糕。”

二房、三房、四房以及原本住在李家大宅